首页 > 社会热点 > >正文

教育建议

来源:个人图书馆-无风无雨kx247j2023-08-29 16:06:34
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若干建议

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黄振华 王毅

(一)优化教育人才队伍建设


(资料图片)

新时期,乡村教师承担着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、实现乡村振兴的重任。一是增强教师专业性。通过项目引领、交流研讨、送教下乡、人工智能等方式,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学习培训平台。积极组建城乡教研共同体,打造“互动课堂”“云课堂”,进行混合研修,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,让乡村教师“教得好”。二是增强教师稳定性。一方面,加大对乡村教师的补贴力度,宣传和挖掘优秀教师,对长期扎根乡村、无私奉献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,厚植乡土情怀。另一方面,在乡村学校构建良性竞争环境,打造完整、规范、科学的考评机制,使教师的工作表现与绩效挂钩,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,让乡村教师“留得住”。三是增强教师多元性。可通过开展定向培养、建立流动机制、改革招聘方式等途径,让更多优秀教师进入乡村教育体系,充实乡村教育人才队伍。

(二)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

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教育事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的基石,缩小城乡教育差距,硬件设施建设不可或缺。一要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。一方面,加大对农村教育投资力度。完善学校校舍、操场、图书馆、多媒体系统和实验器材的基础性建设,改善农村教学环境,着力缩小城乡教育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。另一方面,要多渠道筹措资金。通过教育基金会、校友会、企业融资等平台,动员社会组织支持农村教育工作,积极拓宽资金来源,实行城乡学校一对一帮扶,教育事业单位对口包联措施,整合内外资金渠道,持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。二要强化规划指导。一方面,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。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、人口分布特点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,科学合理布置城乡学校,缓解适龄儿童上学困难。另一方面,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使用管理。选派特定人员,明确职责分工,定期对教学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,使农村学校硬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。

(三)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系

当前,农村教育管理体系相比于城市来说较为落后,与民众的教育需求不衔接,亟待改进完善。一方面,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。学校要与时俱进,提高教学管理意识,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方法和手段,在信息化时代,运用多媒体技术,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。另一方面,对接教育实际需求。通过入户走访、家长谈心谈话、一对一帮扶等方式开展广泛调查,充分听取教师、家长、学生等多方意见,了解其需求,主动把握教育前沿发展方向;此外,实施有差别的城乡教育管理政策,教育政策不能够一刀切。在诸如放学时间、课外辅导、学生管理等方面探索适宜的乡村教育发展模式。

(四)促进城乡教学融合发展

城乡不是割裂对立的,而具有优势互补性,鼓励以城带乡,畅通城乡人才、资金和技术流动渠道,促进城乡教学融合发展。一是推动城市人才下乡,整合城乡教育资源。建立完善城镇教师有序流动机制,通过支教帮扶、教师轮岗、学科优秀教师到镇村学校挂职锻炼等方式,推动城乡教师之间的有序流动,同时充分发挥城区学校在教育管理、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优势,实行城乡结对,以城区优质学校带动若干乡村学校。二是促进教育观念下乡,强化农民教育意识。一方面,加强阵地建设。在农村推进以农民夜校、远程教育站点等为主的农民教育阵地建设,邀请优秀家庭教育讲师进行经验分享。同时,各镇、村可依据自身特色,广泛组建农家书屋、文体室等文娱活动场所,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自身的文化教育素质,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。另一方面,强化宣传引导。通过广泛开展“五好家庭”“文明户”“好家长”等家教家风评选活动,选树典型,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,引导农村家长将培养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,从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,强化农民的教育意识。

作者简介

黄振华,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青年拔尖人才;王毅,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研究助理。

本文是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“百村观察”项目的研究成果。

标签:
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上一篇: "山海情,武夷行" -- 福州、厦门、莆田、宁德、南平开展山海联动